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追風箏的孩子﹍蔡珮蓁


與這本書可說是偶然間的巧遇,書評將它喻為一個友情、愛與背叛的故事,而我也正好是在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家看到這本書,對我來說,我只體驗過友情、愛的感覺,沒有歷練過所謂的「背叛」,原以為或許是書本介紹誇大其詞,但看了之後我彷彿身歷其境的走了一遭,世界上竟真有那樣刻骨銘心的經歷。
內容綱要: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親密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是最後卻也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重新連接起彼此的關係。
即使阿米爾不久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故事中刻劃了好多人性原貌、孩子細膩的心思,我不懂、也不曾體驗過,所以更為驚訝,原來純真孩童渴望愛、被重視的幼小心靈竟是如此強烈,使得阿米爾為奪得父親的重視則不惜犧牲自己最親近的玩伴-哈山。或許以大人的眼光覺得孩童應該是天真、無邪、純粹的善良,卻孰不知,孩子總是依著本能、單純的追求自己的快樂、無論是非對錯…人隨著年齡增長後,又有多少人能拋開虛偽世俗的假面,真心地聆聽來自心底深處最初的渴望?
  此外,當讀到故事中的不幸事件,看到面臨那樣的譴責,忍不住思考一個孩子面對人性衝突的困境時如何自處。對於大人來說,面對著人性的複雜,往往會有迷惘與紛亂的局面,何況是個孩子。當我們習慣以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思維時,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真正懂得孩子的心。我們以為他們不懂人世的複雜,卻不料他們可能早已在不斷地掙扎中慌亂地判定了自己的原罪。而讓人心疼的是,因為害怕、因為無助,所以他們守著這個原罪;沒有辯駁、沒有寬恕,只是不斷地承擔著心靈上的辛苦,對阿米爾來說,背棄哈山,不僅是一輩子難以承擔的苦痛,更是一輩子碰觸不得的心靈傷口。看著書裡提及,阿米爾為了哈山的孩子(索拉博)重新回到阿富汗,並且被毆打成重傷的過程,儘管疼痛不已、生命垂危,但阿米爾卻只是大笑,因為二十幾年來其從未如此心安理得…那是贖罪嗎?若以贖罪的角度視之,是否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太過嚴苛!也許在閱讀阿米爾對於哈山的所作所為時會對其感到憤怒,可是倘若進一步地去看見一個極度渴望父愛的孩子,甚至看見一個渴望被拆穿虛假面具的真實心靈,那心中的掙扎,那關於種種行為的懊悔,其實是讓人不忍的。
  這本書很理性、更脫離不了感性,閱讀越激起人同理心與不忍的其實是最原始的人性,但能使人反省,反省後而成熟、勇敢面對,仍舊是人性最可貴、值得敬佩的一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