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梅岡城故事_楊仙寧


這本書是講一個家庭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梅岡小鎮發生的事情,以小女兒的角度當地一人稱,小女孩有個哥哥,他們的媽媽已經過世了,父兼母職的爸爸是個律師,很疼愛自己的孩子們,也盡力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家人在梅岡這個樸實的小鎮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家裡的環境也不算差,父女三人過得平凡卻安樂。直到父親為一個涉嫌強暴的黑人辯護…。
本書的主軸其實是個真實事件─「斯科茨伯勒事件」。事情發生在1931年,美國的阿拉巴馬州有九名黑人青年被指控強暴兩名白人婦女,雖然後來醫生證明是那兩名婦女捏造事實,但全部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仍將九名黑人被告判處死刑。當時美國北方的自由主義團體和進步團體,都聲援「斯科茨伯勒少年」;美國最高法院則兩度駁回阿拉巴馬州的判決。在民間團體不斷施加的壓力下,阿拉巴馬州釋放四名年齡較小、已服刑六年的被告。最後,除了被判處七十五年徒刑的帕特森(Haywood Patterson)之外,其餘受刑人均准予保釋。
這是一個簡單的種族歧視的社會案件。但看完之後我一直在想有關「黑人」的問題。幾年前我去過美國旅遊,走在當地的街頭如果看見黑人,還真的會莫名的感到害怕。是不是因為電影裡會做壞事的常常都是黑人?難道黑人的犯罪率真的比較高?後來到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時候,聽當地的人說,政府建了環繞整個亞特蘭大市的捷運系統,全市唯一沒有捷運通過的地方就是黑人區,據說車廂內只要走進一個黑人,在裡面的白人就會通通下車。亞特蘭大是屬於美國南方的城市,越南邊的地方,白人的優越感就越重,他們甚至會為了隔壁鄰居是黑人而搬家到另一個區去。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西元1931年發生的震驚全美的案件,過了七八十年後,社會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經過了南北戰爭後,黑人名義上不再是奴隸,但在某些白人的心中,或許還是把他們當成奴隸階級看待的。再看看現在的台灣社會,或許我們對於種族的歧視不那麼明顯,但政治人物卻不斷的想挑起省籍情結,到底我們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呢?我一直不認為這個答案有這麼重要,我以生在台灣為傲,也十分喜愛我生長的這片土地,何必要把所有的人都分類呢?所有的「人」都是一個神聖的生命,但當我在美國的街頭看見黑人覺得害怕的時候,我由衷的感到哀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哈波.李 Harper Lee, 1926 ~
  堪稱是當今美國最神秘低調的作家哈波.李,1926年4月28日出生於阿拉巴馬州蒙羅維爾鎮的一個律師家庭。哈波.李從七歲就開始寫作,大學時經常發表短篇故事、書評,及撰寫專欄,到了紐約後,一邊在航空公司當訂位員,一邊寫作,作品雖未正式發表,但有經紀人看好她,鼓勵她將其中一篇短篇作品發展為小說。之後,哈波.李得到幾位朋友接濟金錢,便辭去工作專心寫作。以「斯科茨伯勒事件」(Scottsboro Case)為基礎的小說《梅岡城故事》,經過幾次修改後,終於在1960年正式出版。
由於小說的內容引起爭議,在美國南方與西部的學校和圖書館企圖使《梅岡城故事》不得排入學校課程,並從圖書館下架。但最後所有禁書行動統統失敗,而這本書也成為二十世紀的文學傑作之一,改編電影更是影迷心目中最佳文學電影。至今,每年夏天她的故鄉蒙羅維爾鎮都會號召業餘演員,讓《梅岡城故事》中的法庭審判一幕再現。
  儘管家喻戶曉,哈波.李此後卻過著十分低調而神秘的生活,對於外界的毀譽猜測,始終不予回應,也不曾再出版第二本小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