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9, 2007

巴黎小販,達卡旅人_高珮瑄



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交織出的火花,
弔詭的是過去被殖民者儘管被解放了,
還是緊緊抓著被殖民時期的末梢文化。
模仿著殖民者的衣著打扮甚至談吐,內心卻在自尊與自卑拉扯。
作者的出生很特別,造就他兼容各種文化、願意去探索、
能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特點。
書的一開始背景設定在現代的法國,
描繪了所謂的文明生活,井井有條;
接下來,偶遇的非洲小販,讓作者開始回憶起童年─
那段在非洲的時光─
他決定重返舊地,找回那段被塵封的記憶。
當他來到非洲,眼見的是經過「文明」改造過的城市;
但是,卑躬屈膝的背後隱含的是掠奪。
過去的殖民時期,白人從黑人手中剝奪了生命、勞力、金錢,
現在非洲人用另一種方式回收。殖民與反殖民的零界點,沒有絕對的準則。
作者在回憶童年時,用的是孩子的眼光,而且描述了很多的細節,
用充滿童趣的口吻說來,令人莞爾。
從他的文字中,看到了當時的生活,他父親身分所的派頭、排場;
當回歸到成年人的身分時,加入了對當地的認識,在描述中出現了更深層的想法。
文中提到兩個在他生命中有交集的非洲人:
小時後的保母加玩伴─沙沙,
還有後來遇到的導遊兼朋友─瑪瑪都;
沙沙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全力的想照顧好他的小主人,
他並沒有意識到什麼是公平什麼合人權;
瑪瑪都在一開始看似與一般的非洲人無異,
但當作者與他深入交談後,發現在平凡小販的身分之下,他的思想是多有深度。
兩個知識份子,
從不同的角度抒發,
從不同立場著眼,
談論著同一件事,卻有不同的解讀。
非洲辛酸的歷史,是苦難亦或可利用的資源?

「窮人為了謀生,販賣富人需要的一切東西」
不只是物質,生命也可以用金錢計算;
「背負的歷史,就像是天然資源,得盡可能去利用」
殖民的結束,並沒有帶走文明的通病─
歷史依舊重複,只是加害者變成自己人,
自相殘殺,並且衍生出更不符道理的規則。
畜奴的歷史是不堪回首的過去,但是卻不斷延續;
事實不一定擺在眼前的「真相」,
建構的歷史可能是為了引起更多的惻隱之心─
說穿了,都是為了錢。
獨立,真的是自由嗎?
希望與現實,還是有很大的鴻溝。

「要深入塞內加爾的問題,得退一步去想、去看」
在這個地方,不能用世俗的標準去評斷,
因為它是一個奇特的融合,各種衝突的交集;
當用另一種眼光,所有的不合理,就可以找到脈絡。

在文中,他還描寫了他所認識的「名人」,
兩個飛行員─尚‧摩茲和安東尼‧聖修伯里,
還有史懷哲。
在他筆下的聖修伯里是孤獨的,
同時又用敘敘滔滔掩飾他的寂寞,希望能找到與他心靈相通的旅伴。
他是個夢想家,也是為自己創造未來的建築師,
但用世俗的眼光去評斷,他在現實生活上是失敗的。
聖修伯里的文章透露「人類價值高於家庭」,
可能就是因為他放下了塵世的羈絆,才能灑脫的面對自我吧。

此外他打破了史懷哲迷思─點破了史懷哲只是媒體塑造出來的角色,
真的他心並沒有放在非洲,只是想求一個舞台。

「靠著別人的不幸賺錢,是不是卑鄙的行為呢?」
「人要懷抱希望,以期改變命運。只要堅信不移就對了」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只要活著,就要面對許多的為之、不公、不順遂,
看似可惡的人、事,也是他們在塵海努力浮沉的必要法則。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的所有行為,
可能也對其他的生靈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不自知,
那我們如何能心安理得的指著別人的鼻子?

「為什麼黑人總得替人做牛作馬?」
被鏈住的人,是奴隸─過去用鐵鍊鏈住的,
是沒有權力反抗的、自由的奴隸;
現在被金子鏈住的,是名利財富的奴隸─
前者悲哀,後者是另一種形式的悲哀,
光鮮亮麗是出賣心靈而來的財富換得的,
麻木,因為他們必須如此演著,久了,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提出質疑再重要不過。質疑代表著有所意識,也就是尋求解決方法。」

我們的生活圈,號稱是國際村,但是,從電視上,就等於身歷情境嗎?不然吧。
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生活,要每個人都八面玲瓏,學會用各個角度看事情,
這才是強人所難。
了解、尊重,都是表面話,每個人心知肚明自己的缺點,但卻又滿不在乎的刻意忽略;
不願意承認,又用放大鏡放大別人的錯誤,結果就是世界越來越醜惡。不該如此。
生活,多一點豁達,
很多「重要」的事,是因為忽略的「更重要」的事而形成的誤會。

作者簡介
  喬鹿(Louis Jonval)一個生於摩洛哥的法國人。曾在蔚藍海岸擁有一間面海的餐廳。
很會作菜、喜愛旅行和觀察不同的生活文化,對東方文化情有獨鍾。

譯者簡介
  張穎綺,台東人。遊蕩法國數年,修得巴黎第二大學法蘭西新聞學院
(Institut Francais de Presse)碩士文憑。喜愛閱讀和文字工作。著有《
到法國學法語》(天肯)、《西班牙》(大地地理)。譯作有《假如這是真的》
(經典傳訊)、《亞森羅蘋探案-奇怪的屋子》(小知堂)等。

延伸閱讀
餐桌上的普羅旺斯Bonjour! 水果-水果的30種法式健康美食主張
奇蹟廚房-在台灣做法國菜黃色的笑臉

Friday, November 16, 2007

心靈飛翔:蘇三的心靈之旅_黃姿純


「如果你想要飛翔,你就必須保持輕盈。」
「如果你想保持輕盈,你就必須像個旅人。」「如果你想在人間輕盈的飛翔,你就必須像一個旅人一般出發,從形形色色的人物口中,風風雨雨的故事裡頭,認識什麼是人間飛翔的翅膀、引力和風向,學習到單飛、競飛和遷徙的技巧…」
你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在此書中作者以六十八篇充滿故事性的散文,描述一個名叫蘇三的年輕人,渴望可以在人間飛翔,於是他出發了,透過到處旅行的方式,開始了一趟心靈之旅,從其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口中、從風風雨雨的故事裡,體會什麼是生命?什麼是生活?領悟到要在人間生活的方式。
因為這次書評的機會,讓我再次翻起這本書,記得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我國中的時候,此書中的許多故事,給了當時的我很多的省思,事隔多年,當我再次翻閱這本書,又產生了許多不一樣的感動…。
本來想說要介紹一本書,我想說應該要把書中的主旨提出來分享,但是最後我還是放棄了,因為作者寫作的方式很特別,此書是由許許多多故事所組合而成的,每則看似相互關聯,卻又傳達了許多不一樣的觀念,所以也可以分開來獨立閱讀,而每一則故事其實就是一本書,蘊含著許多的啟示,仔細思維,可以發現其皆蘊含著深厚的道理,細細品味此書,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人,皆可在其心中找到不同的共鳴,於是,我提不出一篇真正適合你的故事,因為我不是你。
人生或許真的就像是一場旅程,在旅程中我們會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會遭遇許多風風雨雨,但我們是不是不斷重複的日常生活中,遺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什麼才是原始的自我?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都遺忘了背後那雙原有的翅膀?讓我們變成只會仰望天空,渴望飛翔的蘇三?作者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原都是個旅人,…只是遺忘了身分」,我們都忘了自己也曾和科學家一樣都是要月亮的小孩,讓我們重新以純真的心看看身旁的事務吧!別再當個渴望逃離的孩子,尋找真誠的那顆心,「如果你想飛翔,你就必須相信你能飛翔」,因為其實只要相信,你就可以發現,你已經真正的在飛翔了,為什麼要等到以後呢?我們總是花時間不斷的在懊悔從前,計畫將來,忽略了什麼是自己擁有的,於是總想當個現實的逃兵,不如讓我們保持輕盈,開始飛翔吧!喜歡旅行的我,總鼓勵自己可以透過旅行,看世界、看人生也看見自己。或許,出發,只不過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要在人間飛翔,我們或許正在起步,但是透過閱讀此書,作者將帶領我們先從事一場心靈之旅,讓我們先隨著蘇三的腳步,聽長嘆、看驚奇也認識自己。

關於此書的閱讀對象,我覺得並沒有特定侷限在哪一種族群,若是年紀小的孩子可當啟示故事來閱讀,對於經歷過許多事務的成人來說,可以引發其共鳴,對其生命做反思,而更適合青少年來閱讀,因為青少年正處於身分轉換的階段,此時期的孩子,剛剛要脫離父母的保護,接觸現實的社會和面對自己的人生,理念顯示,位於此時期的人,多半會開始思索「我是誰?我到底在做什麼?」以及「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而父母師長若是想要從旁教導,總也是不得要領,「觀念是沈悶的,但故事卻永遠動聽」,此書正運用其簡單的文字,引領讀者產生許多思考的能力,或許正可適合位於徬徨時期的青年們。

作者簡介
王溢嘉
1950年生於台中市,台大醫學系畢業,現專任寫作暨文化事業工作

越讀者_廖婉竹

作者:郝明義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3日
********************************
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即使愛情,也沒法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越界之舉,可以如此新奇。

就算你看過所有的書籍,也不見得可以體會閱讀的美好,品嚐閱讀最美味之處,閱讀就像吃食,除了美味,還要均衡,這是這本書想要說的其中之ㄧ。

*學校帶來的一些困惑
我們生長在這個習慣於以填鴨式教育對待孩子的台灣,常常忘記了為何閱讀,而只是背誦,日日夜夜的趕上教科書的進度,於是,閱讀成了一種令人疲憊的事,當人們一進入大學就迫不及待的放開手中的每一本書,這不是應該是最自由的享受閱讀的時光嗎?第一階段,這本書要重新塑造你對閱讀的看法,讓你虫回閱讀的懷抱。

*跨越四種閱讀美食
主食閱讀,要你在專業上不斷地充實。
美食閱讀,是增加心靈豐碩的好風味。
蔬果閱讀,也不能忘記最根本的字彙辭藻的理解能力,買一本正合時宜的好字點吧!
甜食閱讀,休閒也是必須的,你得看看那將三十字描繪成最豐富精采的三十萬字的小說,那才叫過癮呀!
這本書是我的主食,我將他與我的學科領域做結合,從中學習到許多令人驚奇的知識,他也可以是你的美食,充實你的心靈生活,一本書的存在是因為你的需要,這樣的閱讀美食是很個人主義的!

*網路上的事情
無辜的網路,他不是萬惡的淵藪,他是一種坦然的存在,我們應該了解他,運用他。而文字呢,文字會一直長久的持續下去至少在五百年,人們也未必會捨棄他的美好,無限的閱讀可能,在這越界的時代裡蔓延。

*越界的基礎
首先你要先珍愛每一種書,三十萬字寫三十字的小說之奧妙,與人邂逅的詩在精鍊中蘊含深意,哲學讓我們思考又讓我們在最終歸納出了想法,圖像在你言語不及形容的時刻,讓霎那即永恆地清晰了起來,這些我們無法捨棄的,別忘了閱讀它。

*一些工具
在閱讀之前,你需要擁有一些什麼,時間的運用分配,一個簡潔的環境,外在硬體的配合,書店的善用等等,看似簡單卻不可或缺。

*一些方法
我們渴望擁有一些方法,最後只是固著的思考渴望被打破。
何不?我們不去恐懼閱讀的深,就閱讀吧!
何不?歸納每一個完人的讀書方式,成就自己的。
何不?閱讀經典,同時用自己的Fashion去定義文字吧!
何不?少閱讀一點,留給好的書多一點時間和精力!


*跨越七道階梯
何不?何不?
跨越閱讀的七道階梯,越界,閱讀。

********************************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何況在這網路時代。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桃樂絲的秘密_蔡仲鈞


原名:Dolores Claiborne
書皮內頁的推薦文寫著這是一本不一次讀完是不會罷手的書。打開後發現確實如此,這本書沒分章節,共300頁。

本書描述桃樂絲,一位的平凡主婦,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下,忍受了無盡的屈辱與壓迫後,因偶然的爆發而跨過了界線。全書以主角桃樂絲因涉嫌謀殺雇主,而在警局錄自首口供的方式,獨白著三十年前她自我拯救的過程,以及一場被判意外的命案真相。

作者描述桃樂絲的自白非常的鉅細靡遺,也因此桃樂絲的角色性格十分清楚。從浪漫墜入情網的少女,到任勞任怨為家庭付出的妻子,作者向讀者展現桃樂絲「容忍、樸實」的傳統婦女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女性堅強、靭性、慈愛的一面也出現在桃樂絲身上。丈夫的辱罵、暴力、酗酒、貶低兒子、甚至意圖侵犯女兒,看著她和女兒、兒子的互動,我想任何一個人都能想像得出桃樂絲的憤怒。

雖然,所有的壓迫與屈辱全在三十年前的那場巧妙安排結束了,但是遺留下來的惡夢卻未曾中斷,為了保護兒女的她卻得承擔女兒的疏離不諒解。換句話說,桃樂絲將兒女們送出了油鍋,但自己卻進入火坑。

「有的時候,丈夫的意外是不幸的妻子最好的禮物。」
「有的時候,當個臭婆娘是女人活下去的動力。
「有的時候,當個臭婆娘是女人必要的保護色。」

作者的獨特幽默藉由桃樂絲之口展現,帶著詼諧的描述在人見人怕的嚴苛雇主—薇拉家中幫傭的生存哲學,同時也分析著男女的差距。當桃樂絲因為絕望與恐懼而崩潰,被她的雇主薇拉看到她嚎啕大哭時,薇拉適時的點醒了她,不僅桃樂絲感到驚訝,就連我也是。這與在故事開頭桃樂絲不斷數落薇拉是如何的糟蹋人相比,成了全文的轉折;原來薇拉的心中也藏了一個秘密。薇拉的秘密在書中頗有暗示性,在最後拼湊出真相時,令人驚駭不已。若有似無的建議與幫助,桃樂絲最終完成了計畫,兩個女人也因此有了共同的秘密,並建立了真摯的友情,彼此扶持,直到終老。倘若沒有了薇拉的適時介入,恐怕主角只會被心裡那隻黑暗的眼睛所操控,從而犯下更糟的錯誤。

「世界上沒有比為孩子擔心受怕的母親更壞的臭婆娘了。」

故事的最後,兩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薇拉內心的愧疚最終讓她發了瘋,在主角發現她三十年來都是活在自己構築的幻想中,以及那深藏的秘密時,真的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越是相信人倫之美好的人,會發現這個家庭裡的秘密比任何事物都還要讓人心寒、感到恐懼。相反的,桃樂絲的結局就是喜劇般的。薇拉將龐大的財產留給了她、長年在外的兒女將回來團聚、指控也被解除了。雖然我不知道兒女們知道真相後將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但看到桃樂絲決定坦然面對的態度,我當然相信兒女們會選擇原諒她。我想兩人的結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異大概是因為,兩人尋求解脫的動機不同吧。
書中的一個重要的情結—日全蝕,不論就具體或抽象層面皆有重大意義。因為日全蝕,桃樂絲才進行了計畫;也因為日全蝕,使得桃樂絲由黑暗到光明的經歷與之形成對比。
這本書出版至今已有十幾年了,婦女議題的探討也從家暴延伸到工作上的歧視,像是「北國性騷擾」等,桃樂絲的故事依然沒有消失,甚至也逐漸有了男性的桃樂絲出現。我們知道無法彼此尊重的婚姻是無法長久的,事實上任何關係都是如此。但,問題是,什麼是尊重呢?

此書也有電影版,譯作熱淚傷痕。與小說不同的是,電影版較著重描述主角對女兒的愛,以及他們從衝突到釋懷的互動。曾經在HBO的女性影展期間播放。

作者簡介

史蒂芬‧金
生於緬因州的波特蘭區。畢業於緬因大學,主修文學。七歲時迷上了恐怖電影,如今已是世界公認的恐怖大師,暢銷小說作家。其作品以驚悚、恐怖小說為主,筆法平易近人,常以真實人性為題材發揮,使讀者感到親切與真情流露,開創了驚悚、恐怖小說的新格局。多部作品被搬上電影螢幕,備受好評,代表性的有《戰慄遊戲》、《刺激1995》、《綠色奇蹟》……等。

譯者簡介

陳靜芬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所碩士。曾為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台翻譯節目字幕。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舞者之歌:鄧肯回憶錄》 (允晨出版) 《電子商務英語》(寂天出版)等書。喜愛旅遊,足跡遍及南歐、西歐與北歐。

Friday, November 09, 2007

I was a rat. By Philip Pullman 范蔚敏

上次高瑄瑄在書評會上介紹的”發條鐘”,很精采!
所以我又去借了幾本菲利浦‧普曼的書,
這一本"我是老鼠!"對人性的描繪刻化的很生動。
書的第一頁使用一則報導作為開場,
之後就用這份報導的文章做連串。
故事開始描述一個由老鼠變成的小男孩遇到一隊老夫婦,
因為老夫婦自己沒有小孩,
加上小男孩看起來需要幫助,
所以就收留了這小男孩。
還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羅傑」,
雖然羅傑常常因為其他人的誤解闖禍,
但是老夫婦把羅傑當作自己的孩子。
後來宮廷中有一位哲學家想利用羅傑來實驗,便邀請羅傑去宮中。
有一天在一做了一”貓”個實驗之後,羅傑便被貓下跑了。
接著就遭遇了一連串的事件…

哲學家只想著自己的實驗,
自以為地做出了實驗的判斷。
也許在日常生活中,
科學家也時只相信自己眼裡所看到的。
可是有時 seeing is not believing.
把科學當作是自己的信仰。

瑪莉‧珍 (奧瑞利亞)進入皇宮才發現
亮麗的生活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美好
一般人總有著一種想法就是嫁給有錢人
可以快樂的過活
也許有錢可以令人羨慕的日子
但並非意味著有錢就可以不用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其實有前更要經營自己的生活
如果不用心經營很容易就會被財富腐化
過著並非當初所想的日子

鞭擊日報
諷刺又具有一些尊嚴的報紙
中間用了這一份報紙來穿插一些劇情來告訴讀者故事的脈絡
也透露出當時的社會的分為或是人性的脆弱

老夫婦,是書中具有矛盾的腳色,
一開始老夫婦想要一個真的小孩,
可是在照顧小男孩久了,
他們付出的愛心與關懷遠與超過他們所想像,
即使最後小男孩不是他們的兒子他們也願意對他付出。
也許這就是小孩子的魅力吧。

作者對人性的了解與刻畫,很深刻。
也認人感觸很深,大家可以去看看。

這本書適合國小六年級以上閱讀
故事性很強,應該可以吸引小朋友去閱讀
而且它有英文版可以幫助小朋閱讀英文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60000000個法國人錯不了 By范蔚敏

60000000萬個法國人錯不了

作者
納杜 (Nadeau, Jean-Benoit)
巴羅 (Barlow, Julie)
鄭鳳珠
臺北市 : 閱讀地球文化出版 : 時報文化總經銷, 2004[民93]

心中的法國一直都長的像一個樣子,
就是用濃濃的鼻音外國人、尖尖的巴黎鐵塔、
還有調情的男男女女享用著高級大餐,
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心中的法國有一點些微的改變,
感覺法國某一些的就像一個台灣,
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特質。
中央集權、統一教育、健保制度…等等。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雖說有著熟悉的味道,
但是有些部分看了不免覺得枯燥。
書中提到為什麼法國熱愛美食?
為什麼法國人總是很傲慢地不說英語?
為什麼法國人總是不遵守交通規則?
為什麼法國人總是讓他們的狗隨地大小便?
許多的為什麼都在書裡被解答了,
但是還也許多我們提不出來的為什麼,
在書中都藏有解答。
其中的答案就留給大家去探索吧!

這一本書適合的年齡是國中七年級以上即可以閱讀
我覺得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在以前讀這本書時,只能input
如果在當時可以透過讀書會的方式閱讀
也許就不會只有純粹的input
就更能了解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意涵
閱讀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Friday, November 02, 2007

隱字書_楊偲傑


隱字書--

世上之書皆因我而生

我是下娃貪戀的禁果是浮士得企索的永恆力量

五百年的隱身只為召喚唯一的主人

布雷克遠離美國的家鄉飄洋過海,和妹妹隨著從事研究的母親來到英國不喜歡閱讀的他,某天意外發現只有他才能看到的書本,於是想解開書中的謎題隱字書智慧只能由為心靈純正的人所揭示,卻同時引來對知識貪求的人,他們不擇手段,想去閱讀書中的內容,儘管書本經過第一位擁有者的保護,五百年來並沒有被拿走,但是四十年前,書本又被一群讀書會的會員發現,因而又暗地掀起了一場風暴布雷克手上的書又使風暴再度降臨……

故事的另一端是距今五百年前的法國,學徒恩狄米翁史普林是印刷機師傅古騰堡的學徒,在印刷廠過著一面學習技術,一面學習讀書的充實生活直到某天,他得知印刷廠金主邪惡的計畫,於是便帶著隱字書逃走,目的地就是英國的牛津於是他來到英國知道這裡有一個地方能安置這個寶物

本書對英國牛津的巴德里圖書館有詳細描寫,使人身入其境,圖書館籠罩一種古老的氣息,巴德里圖書館在書中極為知識聚集的寶庫,在圖書館裡除了研究的學者之外,還有對書本狂熱份子聚集於其中本書作者馬修,史坎頓是研究書籍與印刷述方面的專家,他似乎對書有一股特別的感情書中很片段的提到藏書人與學者不同的立場,藏書人認為電子載體永遠無法比擬書本放在手上的感覺,並酷愛自己的收藏,以此為傲,學者則認為電子載體非常方便且節省空間,書本早已跟不上時代了,由主角是書這點來看,他應該是比較站在前者的角度

書中的主角--布雷克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需要的人,妹妹亮眼的表現使他被比下,在學校並沒有朋友,學習時專注力也無法集中,而布雷克的父母吵架而導致分居,使布雷克面臨只能自己面對孤獨隱字書的出現引起他的興趣,而且讓他有一份責任感,探索答案的同時,他重新找回親情的溫暖,並且發現書本存在的價值,更與五百年前的一個一樣看的到書的男孩取得聯繫,尋得自我歸依

作者敘述主角們保護隱字書過程相當刺激有趣,跟其他書本不同的是,本書的主角真是一個平凡的小孩,就如我們一般人相同,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他根本無法對抗大人,然而他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只屬於自己的書就算是一根螺絲釘,還是有極大的作用在,這是我從書中體會到很實在的一點

===========================

作者簡介

馬修史坎頓

Matthew Skelton

出生於英國在加拿大長大,牛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是研究書籍與印刷的專家,多年來遍訪歐洲的圖書館,一本塵封的舊書引他寫出了這本處女作,他目前住在英國與加拿大

史坎頓在受訪時說,這本書的主角,兩兄妹布雷克與妲可,在他的腦海浬存在了兩年多,陪伴他度過一段艱困的歲月,這本書的出版等於讓他釋放了自己的苦悶靈魂,並與讀者分享書本的神秘力量

譯者簡介

夏荷立

淡江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大傳所碩士曾任雜誌社出版社編輯,現專職翻譯與教學,譯作有公司的歷史》、《哪個人不想出人頭地》、《川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