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5, 2006

醜聞筆記_何健豪


不是介紹一本書的心態,這本筆記原是出自芭芭拉的好意,卻再最後受到了用心的質疑,在友情、愛情、親情都面臨壓力的希芭眼中,這是最後粉碎她的力量?兩個女人該如何走下去?對不起,作者也沒交代清楚,只是輕描淡寫的交代完畢,卻是這中間意想不到的轉折,留下值得討論的爭議點。
希芭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康納利,甚至有了進一步的肉體接觸,最後被控訴為性侵害。報紙的有心喧染下,希芭成了現代版的蕩婦卡門。殊料中間,其實是媒體的穿鑿附會,扭曲了希芭的人格,就如日見沉淪的新聞媒體,一味的創造新聞,卻沒想過不實的新聞是毒藥,更是毀人致死的致命武器。就算只是小小的一個篇幅,卻終究把她推向鎂光燈前,成為眾矢之的。這其中,似乎一絲絲透出一點對人性的失望,對新聞媒體的挖苦,以及一種權力的濫用。看康納利引誘希芭的一段,其後將自身轉化成受害者,不免令人思考,在這性侵害事件的背後,被害人與加害人,有時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角色如此明確。不了解實情的人,容易受到誤導,進而隱藏了一件事情背後真正的誘因,只是針對結果而已。
希芭對這件事情的發生,可以解釋成一種人生的熱情與刺激。也是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要的是一股衝動和反叛,來對抗平凡無奇的生活。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叛逆,只是隱藏在骨子裡,還沒有發作而已!
涉入在這件醜聞的,還有一名教師─芭芭拉。雖然嘴巴上沒有明講,卻隱隱透出對希芭超越友情的愛。這本筆記中,有意無意的摻入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憤怒、忌妒、悲傷、喜悅……,這些人會出現的情緒反應,在兩個人的中間,卻更複雜了。尤其是芭芭拉撫摸希芭手臂的一段,希芭的拒絕其實是間接否認了芭芭拉同性的愛,也就是說希芭本身的叛逆,只是一種反動,而非是真正的外放,也是對友情界線的宣示。只是說來可笑,當希芭一無所有,唯一可以依賴的人,卻也只剩下芭芭拉。雖然是朋友身分,卻又互相依偎,耐人尋味。
除了希芭和芭芭拉外,內中也影射了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衝突不平等。就如芭芭拉到希芭作客,希芭的丈夫言語中,無意間透露出的優越感和輕視,暗示了上層階級,憑藉著自己的優勢,以言論或行動來打壓,促成了社會的不平等。不禁讓人思考,階級間的衝突,有時候非是自然形成,而飛人為因素較大。此外還有著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出現,例如男校長對芭芭拉的刁難、希芭丈夫─理查的不平等待遇,甚至整件性侵害事件,媒體醜化女子的形象,都在再清楚不過!
醜聞筆記,不單只是一件女老師和男學生的假愛真性,而是一整個社會,再面對這種事情時,媒體不公的對待、男女平等的障礙、家庭的失和、友情的逾越,該如何來看待人性最為黑暗的一面,需要時間和智慧思考。問題的存在,不是一時一刻,而是已在的偏見附合偶發事件,所引起的連鎖反應。筆記中,暗中揭露了人對所有事物的貪婪,還有人性的挖苦諷刺,絕佳的黑色幽默。現在,該輪到我們接受真實人生的公審,翻開醜聞筆記吧!
(在我看完書不久,意外發現醜聞筆記已翻拍成電影,女主角入圍明年坎城影展的女主角,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簡介
卓伊‧海勒
生於倫敦,為專題報導作家、評論家和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週日獨立報》、倫敦《週日時報》、《紐約客雜誌》、《浮華世界雜誌》、《倫敦書評半月刊》、《紳士雜誌》、《新共和國雜誌》和《時報文學增刊》;目前為倫敦的《每日電訊報》撰寫每週專欄,因而榮獲2002年英國「年度專欄作家」新聞獎。1993年後遷居紐約。

推薦書單:
追風箏的孩子,木馬出版。

林先生的小孫女,木馬出版。

灰色的靈魂,木馬出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