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9, 2007

開往中國的慢船_黃俊傑


書介:
  開往中國的慢船(中国行きのスロウ.ボード),出版於一九八三年(時村上卅四歲,正值壯年),收錄了由一九八零年春到一九八二年夏所發表的七篇短篇小說,包括了開往中國的慢船、貧窮叔母的故事、紐約炭礦的悲劇、袋鼠通信、下午最後一片草坪、泥土中她的小狗、雪梨的綠街,對村上春樹是第一本短篇集。這本出版以來已逾廿年的書,如今讀來還是相當具有渲染力,彷彿能讓讀者身有同感,且描寫的景色人物歷歷在目,角色性格非常突出明顯。看來平實的生活在首篇<開往中國的慢船>中,作者回憶起從小到大,依序在生命中遇見的三個中國人,究竟在日本的中國人,與作者會產生什麼樣的激盪?在這裡,我選擇第二個中國人做描寫。

  地球儀上黃色的中國。今後我可能不會去那個地方。
  那不是為我而存在的中國。雖然如此,我仍會坐在港邊的石階上,
  等待著空白的水平線上,可能會出現的開往中國的慢船……

  記憶的片段常常無來由的向我們心頭襲來…為什麼會想起這回事呢?當我們還理不清頭緒時,腦海中又不經浮現許多相關的片段,彷彿是陷入偵探小說的情節般,我們拾起一塊塊片段,找尋蛛絲馬跡,慢慢拼湊記憶的拼圖。說到底,這又有什麼意思呢?滿足個人的好奇?填補記憶的缺陷?或許沒有實質上的意義。但無論如何,<開往中國的慢船>這一篇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
  第一次遇見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自己突然被自己問到這樣的問題之後,腦中浮現了許多相關線索,甚至想去圖書館確認確切的年份。過去的含糊沒有日期標籤的記憶,紛紛湧現而來…
  要說生命中第二個認識的中國人,那算是大學二年級春天再打工場所遇到的一個不太說話十九歲中國女孩了。工作場所是一家小出版社陰暗狹窄的倉庫,工作簡單而無聊。
雖說是中國人,卻生在日本,目前就讀女子大學,將來想當翻譯;父親在橫濱經營布料進口的小生意。一起工作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星期,她不能說是不漂亮,熱心工作的態度感染了我,但她的「熱心」,有種日常生活都是勉強由其熱心支撐起來的,很難形容的違和感。其實,我和她並不是特別親近。
  工作最後一天的傍晚,領到薪水後,我邀請他到新宿的迪斯可舞廳。她歪著頭想了五秒,說她很高興去,不過不會跳舞。
  十點廿分,因為門禁的關係,只得早早送她到新宿車站。
問了她的電話番號,繼在火柴盒背後之後,她上了電車,我目送綠色的電車離開。之後我邊抽著煙,一直覺得什麼地方怪怪的,腦袋裡有什麼地方卡住了…直到十五分鐘之後,才好不容易發現了-女孩上的是反方向的車。
  十一點十分,女孩回到車站,以為我的生她的氣,故意捉弄她,才送她上反方向的車。女孩說:這種事不是第一次,一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後來百般解釋之下,女孩才終於相信,答應了我明天再度相見之後,坐上電車離開。而我繼續坐在長椅上把抽完最後一支菸,把空盒子塞進紙屑籠裡。
  九個小時之後,我才發現當天晚上我所犯下第二個荒謬、致命的錯誤:我竟然把寫有電話號碼的紙盒,跟菸盒子一起丟掉了。
在打工的地方,也找不到她的電話號碼,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這位女孩。

心得:
  這篇小說與大部分的村上小說相同,總是這麼沒頭沒尾的,我幾乎讀完了他所有的小說,也幾乎每一本都是讀完就忘了裡面的劇情,不是說他寫的不夠精采,否則我就不會迷上他的文筆了。他的故事,總是沒有一個完整的開頭,沒有一個完善的結尾,整個都是開放的,他的故事似乎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結局,或完成什麼目的所寫的。拿圖形來比喻的話,他的小說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形,而是兩邊有開口,像隧道一樣的一個通過場所。通常故事再沒有經過一番鋪陳之後,就立刻展開了;在結尾的部分,常常令我覺得那不是一個結局,只是村上寫到那邊就結束了,其實繼續寫下去也不奇怪,但他卻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或是各個小說之間,帶有錯綜複雜的連貫關係,使讀者想要繼續看他的小說,來延續之前沒有結束的故事。
  學長曾經跟我抱怨過:看村上春樹的小說,不會有什麼收穫,不覺得算是真正好的小說,我想這就是因為他沒有結局的原因吧。但對我而言,有沒有結局不是重點,我所喜好的,是他描寫人物個性、行為與情感的能力。故事中的主角,或多或少總帶有點孤寂感,出場的人物也不算多,基調是有點陰沉的,卻總讓我懷抱的期待的心情讀下去,對我而言,這就是村上春樹的魔力吧。

【延伸閱讀】
看見‧村上春樹(僕たち好きな村上春樹):這本書深入探討村上小說中出現的料理、場所、音樂、性愛、朋友、病、打扮…等層面,例如最想吃但吃不到,書中出現的料理Top5、最想為哪篇故事編舞、村上春樹音樂排行榜等有趣的排名,看來讓人會心一笑,死忠的村上迷不容錯過!書後並附有推薦書單,及村上迷所架設的網站,讓讀者能透過此書更加深入村上的世界。

1 comment:

mm said...

基調是有點陰沉的,卻總讓我懷抱的期待的心情讀下去...

嗯 有意思的理由 --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