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9, 2007

地下鄉愁藍調_范世銘


我讀了一本書,並且被鋪天蓋地的鄉愁淹沒。那是不屬於我,也不屬於作者的故鄉,卻是本書所有讀者,和作者共同擁有的應許之地,那裡存在著青春年少的自我。

作者馬世芳藉著描寫少年時代的記憶,追溯至六零年代輝煌的搖滾樂。那個年代,搖滾樂甫從一種音樂類型進化為一門藝術、一種思想型態,引領了次文化的走向,甚至牽扯著時代的變動和政治的風起雲湧。對於一個搖滾樂迷而言最為神聖的烏茲塔克演唱會(1969),傳說中五十萬人聚集在大草原上聽歌,也許赤身裸體,也許吸了大麻(據說那時的毒品都還是草本的,尚未流行海洛因這些東西),但沒有暴力,只有音樂、愛與和平。這是當時年輕人的烏托邦,現在只能經由影像和傳說來假想一下,如果我也生在那時代…。

馬世芳也來不及出生。他身處的是80年代的台灣,無法和世界上快速的變動與日漸開放的文化接軌、退出聯合國後更是過著自己小島世界的台灣。最值得慶幸的是,他的母親陶曉清是知名的廣播人,因此馬世芳能夠比一般人更深入接觸音樂。更令人感動的是他擁有一位作家父親,因此今天我們才能讀到如此精練而直指人心的筆觸,用以描寫跨越時空隔閡的音樂和故事。

馬世芳寫著他的年少記憶,寫著他的高中和大學生活,寫著窩在校刊社辦編稿的日子。我也跟著回想我的高中時代,寫稿聽音樂,懷著有天我會寫出個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作、或是成為一個搖滾樂手的大夢。他寫著他買下黑膠唱片後小心翼翼打開的感動,我跟著回想國中時開始收藏珍愛的CD、第一次迷戀的搖滾樂隊。他還寫著那個年代台灣崛起的民歌運動,我讀著讀著,又跟著跳進另一個幻想時空,這次的距離較為近了,是我生長的地方,因此在感受到音樂文化的時代意義和承受過的委屈時,又格外熱血沸騰而幾乎熱淚盈眶了。

我感激這麼一本音樂書寫的出現,交代清楚、情感細膩,又溫柔的面對搖滾樂和時代變遷一切的光榮驕傲與罪惡不堪。我在閱讀中以自己的眼映照出的另外兩個時空,在那之中的樂音和情感,是極為美麗的聆賞。

作者簡介:
一九七一年夏生於台北。寫作者、廣播人、music543.com站長。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歲開始做廣播,在「兒童的音樂世界」說故事。十五歲因為一捲披頭精選輯迷上老搖滾,並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大學時代一面主編《台大人文報》、一面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樂,當年節目迭有聽眾逐集錄下,珍藏迄今。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合編《1975-1993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視為樂史重要文獻。
  一九九五年退伍,編纂《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20年紀念冊》,亦成為研究台灣流行音樂的必讀參考書。廿七歲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轟動華人文化圈,開類型出版風氣之先。二○○○年,馬世芳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music543.com」,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金曲獎與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肯定。
  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

相關連結:
http://honeypie.org
馬世芳的部落格
http://music543.com/phpBB2/viewforum.php?f=5
五四三音樂站 馬世芳個人版
http://hemidemi.com/user/honeypie/home
馬世芳的分享書籤
http://www.douban.com/people/honeypie/
馬世芳的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 張鐵志
那男孩攔下飛機 / 陳玠安
烏茲塔克口述歷史:揭開世紀搖滾音樂祭的真相 / Joel Mackower
剛左搖滾:萊斯特‧班恩斯傳記——美國最偉大的搖滾樂評人,他的時代與他的生平 / Jim DeRogati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