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05, 2007

沉默_張如瑩

  「我非沉默著,而是一起受苦」。這是本書最終所要表達出來的。

  「沉默」的內容主要是描述在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對天主教徒的迫害,葡萄牙司祭洛特里哥不相信老師費德拉在受不了酷刑之下棄教,於是抱著找尋真相以及傳教的熱忱偷偷地踏上日本。司祭存著對神的肯定,堅定信念絕不會做出對不起神的事情,對他而言,殉教是一種光榮,也是早已準備好的事。

  在日本的村裡有著偷偷信仰著天主教的村民,辛苦地過著日子,也因為包藏司祭並且堅決不棄教而受到「水碟」的殘忍刑罰。看著埋入水中的兩人,司祭禱告,卻也感受神的沉默並悲嘆著。而他,還是相信著神,相信那些人為神殉教之後就脫離苦海到達天國。
然而,接下來司際仍接二連三地看到虔誠的信徒因為不願棄教而遭受殘忍的刑罰,踏上這個國家明明是要為他們犧牲而來,現在卻看著他們因為自己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最後被關在黑暗空間裡聽著被穴吊的信徒們的呻吟;因為神父不棄教所以儘管那些信徒要棄教也不能被停止刑罰。
司祭強烈懷疑神的沉默,懷疑著為什麼信仰著神還要被受這樣殘酷地對待。直到最後,司祭踏下了自己生涯中認為最美麗聖潔的東西,他踏上聖像,棄教。
後來他才懂,神並非沉默,而是一起受苦。他也才懂費德拉老師背負著多沉重的棄教罪名。這只是形式,他並未完全棄教,他徹底地明白:「為了愛,基督也會犧牲自己的一切」。

  本書取名沉默主要理由是「反抗歷史的沉默」以及「探索神的沉默」。為那些棄教並且被漠視的人說出埋藏在沉默底下的痛苦;以及證明神的存在,「神無法直接回答我們,祂是以肉眼看不到的作用回答我們」。

  在初看完這本書時心中有一種難以平復的感覺,不明白那些懷疑與堅持怎麼並存,我沒有信仰,但卻被書中那些人的信仰感到不可思議!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司祭可以面對著一個個犧牲的信徒禱告後以「他們將獲得永生的喜悅」再看著接下來其他人的犧牲。也和司祭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你一直都保持沉默!」一直到後來再仔細看書中的一些章節對話才了解他所謂的「我並非沉默著,而是一起受苦」這一句話,也才明白這本著作所探討的「神是存在的」、「母性宗教觀」、「弱者的復權」這三大主題。

  作者本身即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用這種筆觸寫出的故事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部分,不光是針對宗教信仰,也可以思考很多人生的堅持或信念。我們到底想要藉由信仰獲得些什麼,又在這樣沉默的社會下是不是也刻意的忽略了什麼?

作者簡介:
  遠藤周作,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慶應大學法文系畢業,別號狐狸庵山人,曾先後獲芥川獎、谷崎潤一郎獎等多項日本文學大獎,一九九五年獲日本文化勳章。遠藤承襲了自夏目漱石、經芥川龍之介至崛辰雄一脈相傳的傳統,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居承先啟後的地位。
  生於東京、在中國大連度過童年的遠藤周作,於一九三三年隨離婚的母親回到日本;由於身體虛弱,使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被徵召入伍,而進入慶應大學攻讀法國文學,並在一九五○年成為日本戰後第一批留學生,前往法國里昂大學留學達二年之久。
  回到日本之後,遠藤周作隨即展開了他的作家生涯。作品有以宗教信仰為主的,也有老少咸宜的通俗小說,著有《母親》、《影子》、《醜聞》、《海與毒藥》、《沉默》、《武士》、《深河》等書。一九九六年九月辭世,享年七十三歲。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
★與另一鉅著《深河》同時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代表作。
★作者遠藤周作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居承先啟後地位,一生獲獎無數,著作等身,曾獲芥川獎、新 潮社文學獎、每日出版文學獎、谷崎潤一郎獎、野間文學獎等,一九九五年更榮獲日本文化勳章。

1 comment:

mm said...

如瑩書介沉默,其中有很多深沉的思考,做與不做?認或不認?原來生命的深刻裡層並不在表象表現!!如果可以討論適合哪個年齡層閱讀就會更好。 --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