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7, 2006

美學的經濟_陳映竹


美學的經濟」聽起來讓你想到的是什麼?

書本正文前所附的一張張插圖精準的表達出商品的美、設計和使用上的美,但其實我們在這本書裡不談「美」,而是談「經濟」(其實改成叫『美學經濟社會學』比較恰當,本書作者是數位時代雙週的作者,談科技產品比談美來說更精確,內容其實又大量檢討著台灣社會)。我們由詹偉雄的觀點去觀察一件件產經新聞和消費商品的大賣帶給我們的啟示,從人們的消費習慣去紀錄台灣未來的消費和科技帶給人性轉變可能性。

在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印象是,設計也可以是一種革命,風格可以轉換成帶動經濟的力量,你不見得知道IKEA的設計師是誰,但是你會去逛、去買,你買的不只是塑料的燈罩,而是喜歡它的樣子,這時候我們消費的,其實是生活品味,我們歷經的是一場情感的消費。

有時候個人的行為在被點破之前,你不會發現你還是被商人「算計」了,當人們開始在意起外表的樣子,我們其實也是被錢潮推著走的一部份,消費不是原罪,但是不要淪為品牌的奴隸;人生活在社會需要一些意義,我們會去找「典型」來認同,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這種以前古哲學家自問:「我為何要活著?」的自省模式已經轉換成週年慶的刷卡行為。

書中也提到很重要的台灣開發美學能力的反思,我們可以多將一些概念深耕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因為懂得享受生活,就能更快的幫助經濟轉型,為什麼呢?因為當更多人了解美學的價值,才能幫助台灣成為一個更有風格的社會,我們經濟生產的不只是MBT的商品,而是一種「Taiwan Style」,那樣的附加價值比商品本質高了許多的時候,台灣才是真的產業發達。

有人被潮流推著走,就相對的會出現觀察潮流的人,姑且忽略此書較偏頗的角度(很多設計愛好者是無法忍受他們的種種都被概化成商業),和互相衝突的內容(一方面希望人們重視單純的美,一方面卻也把美學冠在商品生產上面),至少本書會是一個起頭,是帶動大多數人產生更多想法的觀察,作者在後記也提到,他希望讀者聽聽一些新的想法,刺激一下產生自己的真理。

而我讀完這本書最想做的事是看更多的書,挖掘自己的「理」,試著分享給世界!

註: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本書設計的封面,我想它完全可以隱含了書的意義在其中,很多個不同的小「點」連結到一個「圓」,一個個點給一些不同的新想法給圓,才會產生一個較大較完整的整體;很像這本書在零碎的章篇中要給你一些新想法的意涵。


作者簡介:
1961年生於台中縣豐原鎮,1985年畢業於台大圖書館學系,預計明年(應可)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 年輕時,曾陸續工作於《夏潮》、《前進》、《民進》和《天下》等四本雜誌,1992~97做過6年廣告個人工作室,短期加入過達一廣告與博客來網路書店,1999年參與《數位時代》月刊雜誌創辦,擔任總編輯。 出版過3本小書:《迫力的東京》(天下雜誌,1993)、《e呼吸》(正中書局,2002)、《美學的經濟》(城邦‧藍鯨,2005)。主要研究 興趣為:經濟史、科技史、設計史、城市身世與運動史,再加上社會學;主要人生興趣為:烹飪、育兒、歐洲現代思想、家事操作方法論和搖滾樂。

推薦連結:
詹偉雄的BLOG http://blog.chinatimes.com/wh_chan/

宜家家居-台灣 http://www.ikea.com.tw/chi/main.html
詹偉雄:往自己最恐懼的地方前進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2331
「學學文創」啟動創意產業 美學救國 徐莉玲13年大夢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61001/20/4s3j.html

相關閱讀書籍:
1.北歐瑞典的幸福設計/山本由香
2.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用品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


No comments: